Translated by
镁客网 温暖 / 2019.05.24 / 原文链接
618电商大战即将开始,这是属于全民疯狂买买买的时刻,与此同时支持这场购物狂欢顺利进行的背后就是仓储物流的高效运转。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飞速的发展正在不断落地于各个行业,而仓储物流场景由于其高重复性和机械化的特征,因此成为了机器人最重要、最被看好的一大场景。
(图 | 纽为水岩创始人吕江) |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Tractica预测,到2021年全球仓储和物流机器人的出货量将从2016年的4万台增加到62万台,行业的市场规模也将从2016年的19亿美元,增长到224亿美元。
如此巨大的市场前景之下,亚马逊、京东、菜鸟和不少以技术为导向的新型创新公司都纷纷进入了这一领域,想要分得一杯羹,甚至“吃下”多个市场。同时,资本市场也对这一领域十分看好,据媒体的统计,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已经投资了超过20家科技物流平台,其中仓储机器人服务商占到了15家,融资总额更是近20亿元,可谓玩家、资本两开花。
在2015年成立的纽为水岩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已然成为了行业中的典型代表。作为纽为水岩的创始人,吕江在成立纽为水岩之前已经拥有了20多年软硬件研发的工作经验,这令他更加清晰的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以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些喜欢的事情。
“在2015年的时候,我认为找到适合的行业和机会,能够实现自己所长并且是行业刚需。”
谈及缘何瞄准仓储物流场景,吕江表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仓储物流场景市场容量巨大,2018年国内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3.3万亿,占据了GPD的14.8%,而欧美国家的占比一般在7%左右;二、国内物流效率和欧美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就是7%的空间可以提升,另外,即便欧美的7%占比本身也有提升的空间。
“只要科技和管理能够应用得当,那么这14.8%的占比当中能够产生巨大的市场。”
此外,吕江也提到,对于国内的仓储物流市场而言,中国电商的发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处于行业前列的位置,这造就了电商对于物流配送有更高的要求,且电商之间物流环节的竞争也面临巨大压力。机器人的出现,则能够解决物流行业当中的许多痛点,可以切实的帮助厂商提升效率、节省成本支出。
以亚马逊为例,此前亚马逊被曝鼓励员工离职创业为自己运送快递的新闻当中就提到,亚马逊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其在部分仓库当中开始使用打包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比人类的速度快很多。
前面已经提到仓储物流机器人领域玩家众多,对于纽为水岩这样的创新企业来说,它们的竞争优势是什么呢?
吕江表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们本身具有技术领先的优势;另一方面我们对中国市场的理解也具有优势。”
在技术领先层面,他介绍自己具有二十多年丰富的软硬件研发经验,加上公司团队人员聘请的都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这为公司技术工程化提供了保障。而在市场理解方面,吕江和他的团队通过不断的与客户沟通互动,从而对于市场的需求和痛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因此研发出的产品和市场需求也就非常契合。
而在技术产品优势之外,不得不提的还有落地情况。目前仓储物流机器人的应用已经涉及了到了打包、分拣、搬运等多个环节,那么具体到实际的落地情况又如何呢?
今年1月份,菜鸟网络宣布在南京推出全国首个机器人分拨中心,实现大件包裹在整个分拨中心全程可控、智能识别以及快速分拨;京东物流继2018年首次公开无人仓的建设标准后,在不同层级的无人仓数量上也提升到了50个;苏宁物流则在上海、济南等地已经开始投入使用机器人仓库。
与此同时,许多创新型公司也在这一领域开始摸索落地、寻找合作伙伴。在吕江看来,落地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实验室研发;第二阶段是将产品与应用场景融合起来;第三阶段则是产品的标准化以及规模化发展阶段。
“我们正处于第三阶段。现在产品已经非常稳定,要做的就是大规模推广了。”
吕江还透露,今年纽为水岩将会推出一些新的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冷链、低温等场景,此外公司还将推出与工业场景相结合的机器人等等。
可以看到的是,即便在智慧物流当中,机器人的分类也越来越细化,越来越适用于具体的细分场景。对于人类而言也无需担心工作的丢失,因为尽管智慧物流的发展不断向前,但短时间内机器人亦或者无人机、无人车等都难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这一环节仍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