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d by
澎湃新闻 张赛男 / 2018.04.20 / 原文链接
全球第一套港口人工智能理货系统、全球第一辆自主驾驶无人跨运车、全球第一辆港口无人集卡车……这三个“全球第一”均来自上海的一家人工智能科创企业——上海西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井科技”)。 4月20日下午,在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简称“上交会”)举办期间,西井科技作为五个科技型初创企业之一,受邀参加2018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主题日活动“一带一路:发展绿色经济,搭建城市可持续发展之桥”路演和其商业方案竞赛活动。在竞赛中,西井科技凭借其人工智能码头全局化的商业方案摘得桂冠,并被任命为“一带一路城市大会”联络员。
竞赛活动现场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港口“智慧升级”成为下一轮竞争核心,港口业从机械时代转向人工智能时代也成为国内大型港口集团的共识。
据悉,西井科技从最初的以类脑芯片业务为起点,主动结合芯片+算法技术,开拓垂直应用,为客户提供涵盖硬件到软件端全栈解决方案。目前,西井科技的核心应用为Wellocean智慧港口系统。这套港口系统,实现了港口行业从闸口到场桥到岸桥的智能理货,自动驾驶水平运输,到作业系统的全覆盖,使得中国港口与中国人工智能相结合。
目前,西井科技已形成了对传统码头人工智能改造的一系列应用成果,包括:与招商局旗下大榭码头合作的全球首套港口人工智能理货系统、与振华重工联合开发的全球首辆自主驾驶无人跨运车、与广东珠海港集团合作的全球首辆港口作业无人集装箱卡车。
西井科技首席运营官章嵘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我们是自主芯片+应用结合在垂直领域发展,我认为这才是未来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正确方向。像评委点评时说的,西井科技是‘有心’(有芯)的。在与港口合作中,我们不做单点,而是做全局化人工智能港口战略。只有做到全局化人工智能,才能将各点的人工智能应用在未来有效结合。”
在竞赛路演环节,章嵘发布了西井科技全局化人工智能港口战略,涵盖从岸边、到堆场以及港口水平运输等方面的进展。
其中,西井科技研发的WellOcean一期:人工智能智慧理货系统,可以通过视觉人工智能方式对标准集装箱的箱号、箱型、内集卡作业号、车道、空/满集卡、装/卸船状态、单小箱压箱位置、前后箱门朝向等实现了极高准确率的自主识别,被业界戏称为港口界的“阿尔法狗”。 在港口装卸货中,理货具有把持“进口货第一关,出口货最后一关”的职能,而集装箱的箱号作为集装箱在整个港区装卸船、堆放、验残、出关等作业时流转的依据,将直接影响理货公正性,以及整个港口大数据系统的流转。
集装箱箱号的识别难度在哪?据介绍,由于集装箱的箱号横竖排列不定,且箱号并非在平面,而是写在曲面上,字符区域附近有非常复杂的纹理与噪声,若再出现油漆脱落等复杂背景,将极大增加箱号的辨识难度。 过去,采用传统OCR识别箱号,需要空中触发摄像机拍照后台分析。而西井科技已实现了动态识别,在集装箱装卸过程中无需停顿,在不影响正常作业的情况下,实现毫秒级识别,远超越人肉眼的识别速度。
系统在识别集装箱箱号
除识别标准集装箱的箱号,西井科技还实现了,在双集装箱作业时同步识别两个不同集装箱号,单小箱作业时能识别集装箱是靠近车头还是车尾等位置。上述所有这些识别,均已做到装卸作业不停顿同步完成。
此外,西井科技与合作伙伴联合研发的无人跨运车,已成功在某码头完成了多次实际场景路测。该无人跨运车无需事先埋设磁钉,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即可实现自主定位、自主导航的无人驾驶决策,不但可以自动规避障碍物,还可以做出减速、刹车或绕行等遭遇突发状况的各种决策。
今年1月,珠海港集团和西井科技合作研发的全球首辆港区作业无人集卡首发珠海港,实现了全球港口港区内水平运输全方式无人化实践。
章嵘告诉澎湃新闻,从合作港口的反馈来看,经过人工智能改造之后,港口效率提升了300%,人力成本降低了80%。“这意味着,未来码头突破原有设计吞吐量变成现实。”
此外,章嵘还展示了研发的最新人工智能应用,该应用将解决目前码头全自动化的最后一道“关卡”。后期,西井科技还将研发新能源无人集卡车,建设绿色港口。